李清照的情感变化 李清照不同时期思想感情特征的文献综述 李清照的情感经历的感悟

一、李清照不同时期思想感情特征的文献综述

李清照(180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的一生就,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她出自书香世家,父亲李格也是当时著名的学者。18岁时嫁于当朝宰相之子赵明诚,二人情投意合,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曾立下“穷遐方绝域,惊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生活舒心适宜。但由于时代巨变,赵明诚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缺憾。南渡不久,赵明诚更是成为时代洪流的牺牲品,使得李清照大受打击。后为现实生活所迫,李清照嫁于一位商人为妻,希望以后生活能有所依靠,但商人之目的乃在于其手中古文奇字,所以李清照的生活仍是苦不堪言,后经历多番努力,李清照摆脱商人,独自一人艰苦度日。最后金兵南下,国破家亡,李清照晚年在孤独寂寞中死去。

基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其创作也以靖康之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她生活幸福美满,所创作的作品题材较为狭窄,主要内容为对大自然的描绘与真挚爱情的描写,多为饮酒、惜花、出游的闺阁作品,语言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动人。后期她生活凄苦,作品多为感时伤事,思乡悼亡之作,由前期的清新爽朗一变为沉郁凄怆。前期代表作为《如梦令》、《醉花阴》等,后期代表作为《声声慢》、《永遇乐》等。

以上是我知道的一点小小的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二、求论文“李清照词的愁与怨”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乃国破家亡之愁怨也!

三、求李清照研究心得论文 800字

高一课题研究——李清照

经高一这一学期,我们语文组研究了李清照。在我们研究的这些日子里,我们了解到了李清照的生平介绍,故事背景,写作思路,词的风格特点

李清照,一位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文学奇女子.她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宗那么李清照又是凭借着什么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呢?

少妇时期的李清照情肠婉转,白花正艳,热烈缠绵。便有“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 晚年的李清照承受着国破家亡,丧夫寡居之痛,面临着物事人非,颠沛流离的战乱现实.这个花一样的女人伤感,憔悴,甚至凋零,其必定会引出授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的伤感;风住尘香花已尽的物事人非;还有那满地黄花堆积的冷清,凄惨。这些词句,那些花儿都是词人绝望的悲鸣,无助的呻吟哀哀欲绝,让人感到撕心裂肺,催人泪下。李清照晚年的写花词也喻示着她这朵“词中之花”已是桑榆暮景,即将珠沉玉陨。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

每一篇文学作品,即使是一首诗,一首词,都应该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呐喊,都应该充满着真切的感情。在祖国的文学史上,多少千古传诵的名篇,无一不是个人遭际的真实宣泄。抑郁悲愤的屈原如此,悲天悯人的杜甫如此,豪迈奔放的李白如此,忧郁千愁的李清照更是如此。提起忧郁,往往会使人想到消极颓废与悲观绝望。然而,人类文明史上许多伟大人物都与忧郁结下了不解之缘。孟子就曾说过:君子有终生之忧,亚里斯多德也说:一切伟人都是孤独、忧郁的。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始终未能摆脱忧郁情绪的缠绕,她用整个生命与毕生的心血所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也被浓浓的忧郁情调笼罩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但是,忧郁情调对于李清照及她的词的创作来说,并不像有的论者所指摘的那样,是给她的词作成就带来某种损害的。我认为,李清照词中的愁,正是她复杂情感的全部人格的真诚袒露。她那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等等交织而成的愁,并由此而带来的沉痛而凄厉,深刻而感人的巨大审美力量,正是李清照终身追求的美学理想。

经过我们小组的共同研究,我们更加了解李清照了,也对她的词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题研究让我增长了知识,也让我更加了解到古诗词中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