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什么是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阐述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与资本家实际获取的利润之间的关系。而剩余价值率则是用来衡量剩余价值与总投入价值的比率,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剥削程度的大小。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使工人将劳动力卖给资本家,而工人实际劳动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这部分超出工资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总投入价值(包括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资)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根源之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往往会压低工人的工资、加班加点,甚至剥削工人的权益,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理论工具。剩余价值率则是衡量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水平。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剩余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其内在矛盾,为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