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英孚教育:投诉频发引发社会关注,消费者维权之路任重道远

北京英孚教育:投诉频发引发社会关注,消费者维权之路任重道远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公布了教育培训机构的消费投诉名单,令人关注的是,北京英孚语言培训有限公司(下面内容简称“英孚教育”)已连续三个月上榜。自疫情以来,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投诉量近乎成倍增长,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一、投诉数量再创造高

根据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的最新数据,从7月21日至10月20日的三个月期间,英孚教育的投诉数量依次为5件、7件和4件,投诉解决率分别是0%、14%和75%。显然,这样的投诉动向令消费者对其服务质量产生了质疑。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声音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而英孚教育的负面评论也随之增加。许多人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表达对这一品牌的不满。

二、投诉缘故剖析

为何英孚教育会频繁上榜投诉名单?根据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难题,退款难、服务质量不达标等成为热点难题。自2011年以来,英孚教育便屡有学员在网络平台上抱怨退款困难,甚至设立了专门的网站以分享彼此的经验与请求,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教育培训行业内部的服务缺失。

1. 退款难难题:许多学员反映,在不满意的情况下申请退款时,遭遇各种障碍和拖延,有的学员表示自申请退款起,数月未能得到回应,甚至直接被告知“无法退款”。

2. 服务质量难题:除了退款难题,消费者对课程质量、师资力量等难题也表示极大不满。有学员在参与培训后表示课程内容与宣传完全不符,对教师的专业性提出质疑。

3. 锁定消费者的消费模式:英孚教育及许多培训机构的消费模式普遍采用预付费和分期付款,虽然方便了消费者的支付,但也使得消费者一旦支付大额费用后,维权成本增高。

三、法律纠纷频发

据天眼查数据,英孚教育已经多次以被告身份陷入法律纠纷。其中,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占比近半数。消费者的无奈往往促使他们选择法律手段维权,但由于法律维权的复杂性和时刻成本的高昂,许多消费者最终选择放弃。

这一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在整个教育培训行业,尤其是外语培训机构,类似的难题屡见不鲜。在疫情的冲击下,线下培训业务停滞,导致很多学员面临退款难题,投诉量骤增。在这个背景下,消费者声讨、媒体曝光,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行动都成为了无法回避的话题。

四、行业现状与反思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教育培训服务的投诉数量为15639件,占服务类投诉总数的13.7%。投诉难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隐瞒办学资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这不仅反映了个别机构的难题,更反映出教育培训行业的整体现状。

这其中,预付费模式尤为值得关注。一方面,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埋下了隐患。在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的驱动下,许多教育机构会采用销售人员诱导、隐瞒等手段进行促销,导致消费者在面临突发情况时,权益保护难度加大。

五、消费者怎样保护自身权益

面对频繁出现的消费纠纷,消费者应当树立理性的消费意识,并加强自身的权益保护觉悟。下面内容几点或许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1. 选择正规机构: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优先考虑那些有良好口碑和正规资质的机构,仔细查看他们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

2. 仔细阅读合同:在签订相关合同前,应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是退款条款和隐含的费用,避免因轻信而导致损失。

3. 保留消费凭证:在交易经过中,保留好所有的消费凭证、合同、交流记录,以及付款记录,以便在后续维权时使用。

4. 利用法律工具: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局等机构投诉,并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以保护自身权益。

六、拓展资料

北京英孚教育的投诉事件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揭示了教育培训行业面临的诸多难题。面对消费纠纷,消费者不仅要理性消费,还需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行业的整治和规范,尤其是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希望在未来,消费者能够在一个更加透明、公正的环境中进行进修和消费,而教育培训机构也能以良好的质量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