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电视台推出《非遗影像志》,助力江门非遗文化传承与提高

江门电视台推出《非遗影像志》,助力江门非遗文化传承与提高

江门,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盛人文积淀的城市,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文化名城,埋藏着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启动了《非遗影像志》项目,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地展现江门地区的34个省级及以上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一系列的融媒产品和节目将为我们未来的文化传承铺就一条新的道路。

非遗文化的价格与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殊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江门市截至2023年底,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9个,其中包括8个民族级和26个省级非遗项目。正由于这些项目在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江门市广播电视台深知这一点,特别是随着社会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加速,传统文化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他们积极策划推出《非遗影像志》,不仅希望通过影像记录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还希望通过全媒体的传播手段,让更多市民认识到非遗的魅力。

《非遗影像志》的实施规划

《非遗影像志》项目由江门市广播电视台于去年底启动,预计用两年的时刻完成对江门地区34个省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全面影像记录。项目内容包括对各个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主要特征、核心价格、代表性传承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采集与整理。通过图文、声音与视频等多维度的呈现方式,确保这些非遗项目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传播。

在实施经过中,江门市广播电视台不仅限于传统电视和广播媒体的传播方式,还规划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兴媒体平台,形成一个多角度、多样化的传播体系。这种现代的传播方式将更加贴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性,使得非遗文化更加易于被接受和喜爱。

推广与传播的意义

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旭民指出,《非遗影像志》将全面、客观且直观地展示江门市的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不仅能让市民更好地认识这些杰出的非遗项目,还能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通过现代科技的助力,传统文化将焕发出新的生活力。

除了影像的记录与传播,江门市广播电视台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还将结合实际现场展示。这种形式将更直接地让观众感受到非遗项目的活力与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

全媒体传播的安排

《非遗影像志》第一阶段的展播规划于10月20日正式启动,电视专题片将在每两周播出一期,市民可于周日晚20:10在侨乡生活频道首播,第二天21:54在综合频道重播。同时,系列短视频也会在侨乡生活频道周日晚19:19的《侨乡小视界’里面播出。该节目将通过全媒体的方式在我台的各种平台上进行传播,进一步扩展受众覆盖面。

小编归纳一下

江门电视台的《非遗影像志》项目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记录,更是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有力探索。在这个快速提高的时代,传统文化若要继续生存并提高,必然需要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助推江门的非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希望广大市民积极收看和关注《非遗影像志》,通过这个平台去发现、欣赏和珍惜我们的非遗文化,大家共同努力,为江门的文化传承与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