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历史(欧洲各国,是否有共同的历史?)

欧洲的历史

今天我们的评审阅读书目——《1848:革命之年》,是围绕1848年展开的全景式的历史著作。1848年,一场革命的风暴席卷欧洲。在这一年里,自由政府迅速建立又迅速垮台。1848年不是近代史上最成功的革命,却是传播得更快、更广的革命。它是19世纪中期政治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集中爆发,前承1789年的政治革命,后启社会改革、民族运动。
有人认为这是被“错过”的一年,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首序曲、一扇门户,没有这场革命,此后25年的欧洲历史或许会截然不同。作者把它视为历史的苗圃,它虽然在短暂的胜利之后,迅速被保守势力围剿,但它种下的种子在未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将继续生根发芽。理解1848年革命,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如果你对那段历史感兴趣,不妨抢先阅读此次评审团成员们的阅读反馈。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1848:革命之年》

《1848:革命之年》
作者: [美]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 
译者: 郭东波 / 杜利敏 
版本:纸间跃动|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7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作者简介
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生于美国纽约,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史学者威廉·多伊尔(William Doyle)。曾任教于斯特林大学,200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现就职于格拉斯哥大学。
拉波特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革命,包括1789年法国大革命、英法美革命的比较,曾参与“革命的多米诺骨牌”项目,探讨1848年革命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代表作包括:《反叛的城市》《法国革命中的民族问题和公民权利》《拿破仑战争导论》(牛津通识系列)等。
拉波特学术功底深厚,对历史和生活充满热情,喜爱在城市中漫步,研究历史事件是如何在大街小巷展开的。他充分利用档案及历史参与者的私人记录,使得其作品不仅翔实地展现了历史的发展,而且描绘出当事者的体验,生动有趣。

评审员
  001
胡文曦(写作爱好者)


1848革命,一个召唤的手势
 
《1848——革命之年》是一部切口小、纵横深的作品。它界于学术作品与历史小说之间,可供广泛的读者阅读。在洋洋洒洒近500页的文稿中,作者既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也有严谨客观的学术分析,让人得到感性和智识的双重收获。
 
比如说,描写革命的开端时,作者巧妙的以“烟草抵制运动”为切入点,生动地描绘出一根烟如何成为欧洲革命的导火线。与之相似的,还有巴黎街头的《马赛曲》、德国公园里的三色帽,正是这些微妙细节营造了革命的氛围,但是作者也不缺乏深入地推理。在分析了各国1848年不同的革命情况后,他更是否认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经济原因论。它指出,虽然每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压力也巨大,但是其同时爆发又取得如此成功,有各个阶层暂时合谋的原因。而各阶层合作的脆弱性也为接下来革命失败埋下伏笔。
 
以一个短时间段为切口,深入探讨长时间段内的社会结构问题,这样的历史书往往能够达到三两拨千斤的效果。《叫魂》、《万历十五年》均因此大获成功。在文学史上,也有《1948:天地玄黄》、《156:百花时代》这样以点带面的优秀作品。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全景式画卷。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翔实的史料,更在于拉波特深刻地探讨了1848年欧洲革命何以兴起、何以失败、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历史遗产的问题。拉波特是有野心的。他试图回应一种普遍的民族主义历史叙事——1848年是被错过的一年,大部分欧洲国家错失了一劳永逸地走上自由法治道路的机会。通过长历史视角的回溯和思考,拉波特指出革命的发起是偶然的,其失败却有某种必然性。20世纪专制主义的发展趋势根植于19世纪的观念、运动和问题,而自由派和社会主义者之间长期剑拨弩张自然让保守主义者渔翁得利。拉波特更大的野心在于,他甚至想重新思考是否有共同的欧洲历史?在他细腻的分析下,他指出各国的革命情况相差甚大,但是他们的革命模式又是相似的。
 
对于革命时代之后的青年,革命是看不清的鬼魅,它在日常生活中隐藏起来,在政治事件中又回到我们的脑海中。到底该怎么理解革命?它又究竟是什么?这部作品所描述的“革命”是一个召唤的手势,它将暗潮涌动的力量激发出来,又被社会的大潮裹挟向前,奔向未知的方向去。

 
阅读评分:8.5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2
Robert Garcia(热爱文科)


1848年革命的全面透视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学术性强,思想性强,正如封底介绍的那样,作者学术功底深厚。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革命史,曾参与“革命的多米诺骨牌”项目,探讨1848年革命对现代世界的影响。既然是专业人写专业书,那么读者是要具备对1848年乃至整个19世纪那段历史的人、地、事等史实有基本的了解。因为这本书理论性强,内容严肃,推理严谨,所以面对这样一本历史书,读者的耐心、定力、兴趣是读完全书的充要条件。            

这本书从梅特涅的“刺刀森林”体系开始讲起到革命结束。目录各章节以春夏秋冬四季来命名,暗示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探讨了几个问题:一.1848年革命者如何构建秩序,建立体制。二.革命中的组织和治理关系。三.革命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比如如何解决贫困等民生难题。这种带着问题来剖析历史的方法,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谋篇布局上有主线和内容上有针对性,而且涉及政治和历史交叉的跨学科内容,读起来很有知识广度上的获得感。比如第三章“民族之春”。分析了在德意志,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地,因为民族问题没有处理好,最终导致革命者的分裂,给反革命提供了契机,挑拨革命阵营内部相互对抗。更复杂的是,当民族分裂和社会阶层的对立相互缠绕在一起的时候,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张力。     

总之,这本书思想性和学术性俱佳,内容上既能扫除知识的一些盲区而且这些知识碎片通过问题导向的主线串起来,形成对历史的认知方面上台阶。最重要的是翻译也很给力,通顺流畅,语句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是难得的少有短板的历史作品。更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选题,分析方法,观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何深化改革,完成脱贫攻坚,做好民族团结,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阅读评分:9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3
赵啵(即将前往德国留学的工科妹子,希望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历史中,细节描写的意义

读过《1848:革命之年》,更加能理解一个和平稳定社会的来之不易。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1848年的欧洲似乎没有一处安静的角落。

在书中,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特写片段描写出1848年前后欧洲各地从政治到社会再到人民生活的历史变革。主要战场和最激烈的斗争,发生在由哈布斯堡家族、沙皇俄国和普鲁士这三大欧洲绝对君主制势力统治范围内的奥地利、德国和匈牙利等国,以及在王朝和共和国中往复更替的法国。

1848年欧洲全洲性的革命,起源于1792年的法国大革命,法国第一个推翻了君主制建立起共和政体,接着又引发了温和派和激进派政见不同的冲突。革命势潮随之席卷欧洲,正如书中这段革命的见证者、俄国贵族赫尔岑曾感叹:“欧洲所有人都离开自己或温暖或冰冷的床,迈开了双脚——像在梦中游弋,寻找醒来的路……这所有的一切……是中毒的症状还是精神错乱的表象?或许是吧,但我一点儿也不嫉妒哪些没有进入这场美妙梦境的人。”

我并非历史或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或学者,没有办法通过《1848:革命之年》这本书的阅读得到具有学术性和建设性的结论。但是这本书对我理解那段历史,还是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书是以时间为轴进行写作的,依次介绍并叙述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起因、曲折发展、初步成果和草草收场。前言的历史大背景铺垫对我这种历史盲起到了尤为重要的补课作用,最后几页的总结便是作者对这段历史的一个反思。

看到总结的时候瞬间明白了作者在整本书中大篇幅历史细节描写的意义。还想再读一遍这本书,这次以欧洲各个国家为线索,将每个国家或民族在这次变革潮流中的发展轨迹串连起来,或许能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思考。
 
阅读评分:9分

评审员
004
章燕(文学博士,从事西方文学理论与作品研究)


作为历史苗圃的1848

《1848:革命之年》将1848年拉到聚光灯下细细研究。这一年份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被称为历史的苗圃,作者认为20世纪的社会问题根植于19世纪的观念、运动和问题,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战火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变在1848年已像发芽的幼苗,可以让人轻易分辨,因此研究1848年的成败得失可以找到当代很多问题的根源。

作者从经济、政治、民族、军事等多方面详细、客观陈述1848年社会景象,以历史学家的学术功力真实呈现距今一百多年前的欧洲,描绘风起云涌的民族主义运动对欧洲持续的、摧枯拉朽的革新力量。长期以来,在民族主义历史叙事的语境中,1848年被看作“被错过”的一年,大部分欧洲国家错失了一劳永逸地走上自由法治道路的机会。

这实际是认为1848年没有完成对君主制传统社会模式的改造。但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事实对此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作为历史拐点的1848是各方社会力量的角力之场,最终革命失败的结局暴露出种族主义重重纠缠之下欧洲仍未有力量根除旧的统治,种族问题虽有改善但未得到建设性的解决,两种种族主义模式即种族民族主义和公民民族主义都具有潜在的侵略性和排他性,民族差异和矛盾分裂了1848年革命,最终给反革命提供了契机,使之挑拨革命阵营内部相互对抗,民族冲突愈演愈烈,导致革命所追求的自由在痛苦中扭曲,再也不复本来面目。

本书作者迈克·拉波特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历史资料详实,论述思路清晰,更为难得的是他将个人的命运糅合进1848年历史进行讲述,开篇和结尾对准亚历山大·赫尔岑——写下对1848年革命深刻见解的著名文献《来自彼岸》的作者——的经历串联起那个风云跌宕的转折之年,让人既能从微观又能从宏观走进那段历史,进而更深刻领悟它对今人的思想价值。
 
阅读评分:8分


终审
意见

综合几位评审员的打分,《1848:革命之年》的得分为——8.7分(满分10分),综合来看,分数不低的同时,每位读者都有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每位读者读罢本书后都有不同的见解:历史和时代,个人与命运,以及大时代中被迫孤立的人群……无论如何,《1848:革命之年》都让拿到此书的评审团们看到了一本好看的历史社科类佳作。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评审团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ibookreview

欧洲的历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