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分析?
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没有豪华的场面,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生死恋情,没有大牌明星,可以说没有通常在“大片”中招徕观众的任何招数。
然而,《一个都不能少》却是一部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影片。
那么,影片靠什么打动观众呢?靠真实。
这部片子奇特之处也在于此。
导演没有选用一个专业演员,却有一个奇特的演员表,片子中的每一个人物用的都是扮演者真实的姓名,每一个演员名字后面都有关于扮演者真实身份的说明。
观众明白了,为什么演得那么像,就因为演员生活中的身份与影片中人物的身份许多是一致的。
影片中人物所说的对白,是与标准普通话相去甚远的浓重乡音,片中人物的表情、态度、动作都是与扮演者生活中一模一样,一点演戏的痕迹都没有。
人物的语言也是表演者即兴脱口而出,并没有按脚本中的规定去说。
这部片子所采用的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法,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平时观众在观赏影片时,给予很高的评价是:很像生活。
那么,观看这部片子时,从第一个镜头到影片结束,观众的感受不止是很像生活中发生的,而是生活就是如此。
这几年,我们在银幕里看到那些虚假的、做作的、哗众取宠的、挤观众眼泪的表演太多了,有的简直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
可以说,不是由演员演出的《一个都不能少》,给许多从事表演艺术的专家们上了一堂令他们羞赧的表演课。
张艺谋认为,“电影除了好看以外,还要告诉大家什么,让大家想什么,关心什么,爱什么。
”他说,《一个都不能少》要体现的是作为创作者对贫困山区、对那里的教育状况、对那种生存状态下的孩子和老师的一种关怀。
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地再现贫瘠地区的生活状况和人的精神面貌。
只有真实才能动人,只有真实才能唤起观众帮助改善农村贫困教师生活条件和帮助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教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当然,影片所追求的真实,不是自然主义的真实,不是生活原材料无序的堆砌,而是经过导演精心地剪裁、组织、取舍的。
不难想象,张艺谋在执导这部片子时,面对一群不知电影表演为何物的“演员”,他所付出的辛劳肯定要比和专业演员拍戏多得多。
这部片子印证了一条艺术规律:大巧若拙。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哪年公映?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魏敏芝、张慧科、田正达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
于1999年9月7日在意大利上映。
影片讲述魏敏芝给水泉小学的高老师代一个月课,因高老师叮嘱不能少一个学生,所以魏敏芝进城寻找张慧科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1999年,该片获得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颁奖礼金狮奖奖项、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礼最佳故事片奖奖项、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礼优秀故事片奖奖项。
如何评价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他回归了张艺谋熟悉的农村题材,和秋菊类似的“一根筋”式的人物魏敏芝,让观众再一次为张艺谋的变化而惊叹 《一个都不能少》最后是在孩子们用彩色粉笔写写画画的画面中结束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结局。
一部影片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却无法改变一个地区贫困落后的教育面貌;一个导演可以给自己影片的结尾涂抹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但却无法给严峻的社会现实涂抹上同样的浪漫主义色彩。(法制晚报评 ) 本片让观众读到了一种荒诞。荒诞得居然可以叫仅小学毕业的十三岁女孩来代小学生的课,而那个身无分文的小女孩,居然会为了一个学生进城冒险;荒诞得让三元钱一瓶可乐的时代,一元钱一盒的粉笔却如此珍贵;荒诞地看到教室的内间是寝室,老师得和住校生挤睡在一起。种种荒诞让观众看得悲凉到流泪。
如何评价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依然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同学们一块看的,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故事讲述的是村子里唯一的高老师要回家一个月,村长给学校找了个代课老师,在高老师给小魏老师介绍水泉学校的情况时,有一个细节是要特别爱惜粉笔,一个月刨去周末,26天,一天只能用一根粉笔,后来粉笔被踩碎了学习委员特别心疼的说,高老师写粉笔时一点都不会浪费,用到剩下最后一点都不舍的丢掉用大拇指按着粉笔写……村长给高老师买课桌的钱老师也拿去买粉笔了……高老师和小魏老师叮嘱了很多,天气不好了要早点放学、不能让学生打架、下大雨时东边那几个孩子要送回去、村长临走时和小魏老师说:这个班走了很多学生,你要给我好好的看着他们。
正是因为高老师的这句话,小魏老师尽职尽责的去做,有一个孩子因为跑步快被送到县里读书,小魏老师为了不让她走就把她藏起来,可最后她还是去了;又走了一个男孩,因为家里穷,必须要去城里打工,小魏老师去了家里找,得到了他在城里的地址,为了去城里找他,小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到砖厂搬砖,筹集去城里的车费,没料到还差了很多,她们就想出了混车的这个主意,到了半路小魏老师被发现了,被赶下了车,可是她并没有放弃,靠着自己的双腿走了一整天,到了城里到了他住了地方,可是却得知他丢了,小魏老师去了火车站的广播站广播,却依旧得不到他的消息,小魏老师发现了寻人启事,就自己买了纸笔磨,自己在火车站的候车处写了一晚上整整100张……后来这法子行不通,去了电视台………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小魏老师终于找到了她的学生,也做到了高老师说的——一个也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将镜头聚焦于贫瘠的农村,揭露的则是中国农村难言的隐痛——辍学,而一个自己尚还是女孩的小老师面对一群孩子“一个都不能少”的执念,以寻找自己学生为引的展开,既有着对现实社会残酷冷漠的展现,也有着充满希望的暖意,于此中更为值得一提的便是魏敏芝与一群小演员毫无扭捏作态的本色出演,构筑了电影最为纯朴的基色,如此方才使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落足如此真挚动人。
一个都不能少主要剧情?
《一个都不能少》是由张艺谋执导,魏敏芝、张慧科主演的剧情电影,
该片讲述了,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来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高老师见魏敏芝只有十三岁,教不成书,不想要。村长说,找这么一个人不容易,她能给你把娃看住。先让她凑合一个月等你回来再说。
水泉小学原先有三四十个学生,每个新学期开学都有学生流失,直到只剩二十八个人。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整天让学生抄课文,每天清点人数,谁要把学生弄走,就跟谁急,连村长的话也不听。学生见她人小,又不会上课,不听她的,有的故意跟她捣乱,弄得教室里乱哄哄的。她不顾不问,只是守在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不让走。
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老师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打听到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茫茫人海里的寻找,终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找回了张慧科并得到了社会的很大关注。
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解析?
这是一部反映农村教育、农村生活的优秀影片。主要讲述了13岁的女孩魏敏芝被村长找来给水泉小学代课,她谨记原代课高老师的交代: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个交代是她作为代课老师的职责。后来一个学生去城里打工,寻找她的学生又成为了她作为一名老师的职责。
镜头朴实,真实感人。
张艺谋导演用朴实的镜头着力描写农村与人物的真实感,影片既没有华丽的切换,也没有复杂的光影对比,只是用了朴实平滑的纪实性镜头语言突出人物与环境的真实性,将目光聚焦在别人忽视的角落中,用最质朴的感情与性格打动着观影的一个又一个人。
叙事紧凑,感人肺腑。
整部影片运用了连续蒙太奇的叙事手法,主要通过代课老师魏敏芝因为50元代课,职责是不让学生流失。无论学生们怎样在课堂上调皮,她都不管。正是因为这个职责才出现一个学生被城里的体育老师看中,要带她去训练,而魏敏芝却不让她走,如果她走了,她就是失职。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魏敏芝的死板与倔强,也正因为这种倔强,才有了下一幕:因张惠科出走她去县城找回他的事。她出城因钱不够带着学生们去搬砖、混车,不管多么遥远与艰难她都要进城找到她的学生,这是她作为一个老师的职责。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她找到了张惠科,并为水泉小学带来了更好的资源。
总结:《一个都不能少》没有华丽的镜头语言,也没有娴熟的人物表演,有的只是最真切的自我,让人们看到农村教育的缺失,引导人们关注、关心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